站在大學生活的門口向后回望,那條繁冗瑣屑的高三路仿佛已是輕描淡寫的昨天了。當你最終在暗穴中摸到盡頭,迎來柳暗花明別樣風景,豁然開朗間,就會驚覺曾經的煩惱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而過往的蛻變又是那般刻骨難忘。學姐并不期許寥寥數(shù)字會幫到大家多少,但或許能讓初入曉前黎明的你們相信,彼岸并不遙遠。
相信其他學長學姐會談及諸多宏觀心得,再贅述反而無益。這里我想選擇一個小切口來談談自己的經驗。其實說小不小,因為有關自主性的問題在我的高三生涯中陰魂不散,它也直戳許多學生的痛處。眾所周知,高中學習離不開規(guī)范二字,更離不開學校的多面調控。那么問題來了,在官方安排的時間夾縫中,我們應該保留多少自主性,而又如何將這些資源利用到極致呢?
首先,專屬的自主性應有度。一把準確劃分自主時間的標尺決定了你對學校資源的取舍程度和自我加深的余地。但每個人的自主程度必須與自身實力密切聯(lián)系。很多學生,尤其是尖子生,很容易在自我膨脹的助推和自我學習的誘惑下打破平衡,走入過于自主的誤區(qū);也有很多學生在過重課業(yè)負擔下畏葸不前,喪失學習主動。在我的高中時期,班上集結了大量筆走偏鋒的同學,當然包括我在內,將一場自主學習的鬧劇上演到了上課全然不聽講的地步,以至被班主任日常斥以“不依紋路”。其實這樣做并非全無益處,只是可能會讓你在收獲中帶來致命的失。在我看來,在課堂習題時間中提前進度是有度,而講解時充耳不聞就是過度;在課余加練刷題是有度,而對學校派發(fā)資料一概不理就是過度;個性解題是有度,忽略普適規(guī)律就是過度。如果不能把握管控與自主的平衡,如何在高考的獨木橋上站穩(wěn)腳跟?
其次,專屬自主性必須有著獨特的內容。那么這里想送大家三個原則:1.敢想敢做。自主時間的高質量會要求我們具備個人的思想。首先明確學習目標,抓弱點,補短板,揚長處,固基礎。認真學習甚至創(chuàng)造多樣方法,比如具有個人獨特思維特色的筆記等等。2.事無巨細。請大家一定記住這句話,一方面注重非能力上的細節(jié)會讓你在自主學習時得到的東西真正在考場上發(fā)揮出來;另一方面留心知識點上的細節(jié)會讓你喜獲其他人不知道的彩蛋,面對冷知識點時也所向披靡。3.持之以恒。這是你將上述內容投入實踐的最后一針良劑。
高中學習是一個相對單純的歷程,大家在有限的知識點內沖向全國最公平的高考。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努力充滿信心。我們不問結果,只求向明天的自己呈一份無悔的答卷。